《老子》43_04_校笺_03_水海

水海按:“不言之教”,其“不言”与孔丘的“无言”相近。《论语·阳货》记载:“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无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大自然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在推行、生长,没有勉强作為的成分在内,所以孔丘才说“没有什么话好讲的”。这种道理运用到人事方面,也就是“无言”之教,就是一切要顺任自然,不勉强妄為。把自然、人事等方面的规律性的东西,施之於教,这就是“不言之教”。这并非是老子反对教育,实行“愚民”政策。李嘉谋注云:“不言之教,其教以天。”就是说把自然、社会方面规律性的东西,施之於教。其办法是:“人之所教,亦议而教人。”老子本人就曾经说他要拿“强梁者不得死”之言去教人。这就是一种“不言之教”。或云“不言之教”為“即言即默”(成玄英注)、“设之以神”(宋徽宗注)、“不用言说的教化”(许抗生语)、“不言的教导”(张松如、陈鼓应语)、“法道不言,帅之以身”(河上公注)、“身教”(古棣语)等,则悖於老子原义矣。张舜徽谓“古人言君道,每以‘不言’、‘无為’并提。故《老子》又云:‘圣人处无為之事,行不言之教。’《管子·心术上篇》云:‘必知不言无為之事,然后知道之纪。’《淮南子·原道训》云:‘无為為之而合于道,无為言之而通乎德。’《主术训》云:‘人主之术,处无為之事,而行不言之教。’皆是也。无為、不言,清虚自守,因循任下,责成不劳,乃君道之宗,故言及此者,并重之。”张说近是老旨。

THE END
点赞1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