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海按:蒋锡昌说有理,但“知足不辱”和“知止不殆”,词谊并非完全相同;二者相通,但后者包括的意义更广、更一般,包括人的一切行止,一切皆“知止”,则无危险矣。又《老子》“知足”、“知止”的主体(从语法上看为主语),不单指人君,而是包括所有统治者。“老子正是针对当时奴隶主之间互相倾轧,争名夺利,以至互相残杀,酿成战争,造成杀身亡国亡家之祸而发,劝他们把生命看得比名声、财物更重,勿要去争身外之物之名,这样可以長久。”
又,河上公注云:“知足之人,绝利去欲,不辱于身。知可止则止,财利不累于身心,声色不乱于耳目,则终身不危殆也。人能知止、知足,则福禄在己,治身者神不劳,治国者民不扰,故可長久。”
THE END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