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海按:《老子》原本当有“於”(今作“于”)字。《韩非子》、《吕氏春秋》等先秦古书所引即有“於”字,足证帛书甲、乙本有“於”字不误也。查《文子》的《道原篇》、《精诚篇》、《下德篇》皆无“於”字,是知先秦时传抄者已删“於”字。古棣云:“按:《老子》原本当有‘於’字。‘不出於户’、‘不闚於牖’,即俞樾等所说上古语法‘倒句例’或‘倒字为句’例(见《古书疑义举例五种》)。这种句法,在上古是常见的。‘不出於户’、‘不闚於牖’,顺读之,即‘不於户出’(今译‘不从门户走出去’),‘不於牖闚’(今译‘不从窗户往外偷看’)。这两句,所以倒字为句,同押韵有关,‘户’与‘下’为韵(二字皆入鱼部),‘牖’与‘道’为韵(二字皆入幽部);如不倒字为句,就失韵了。无‘於’字者,可能是‘倒字为句’语法已不为人们所理解,传抄者因而删去‘於’字。”古棣说极是。又,下句作“以知天下”为是。《文子》、《淮南子》所引和道藏河上公本正与帛书甲、乙本合。“以”,犹“而”也(见王引之《经传释词》),转折连词,今译“却”或“然而”。《吕氏春秋》、《韩诗外传》、《淮南子》等所引即直作“而”。
THE END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