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47_03_校笺_18_古棣

古棣云:“这一段大意是:‘不从大门走出去,可以知天下。不从窗户往外偷看一眼,可以知天道。而出去的越遠,知道的东西就越少。’用‘不出於户’、‘不闚於牖’,其喻意是不必接触形形色色的具体事物,不必观察千变万化的自然现象,就可以知道社会规律、自然规律。‘其出彌遠’,单举出一个‘出’字,而喻意是接触和观察现象越多,所知就越少。……王弼注着重的是道,圣人掌握了道,就可以不接触、不观察具体事物而获得知识。这当然是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是先验论。河上公注着重的是‘以己身知人身’,严遵着重的是‘审内以知外’,‘因我以然彼’,这就突出了《老子》此章所包含的主观唯心主义因素。对于这一点,吴澄看得最为分明。他说:‘天下万事万物之理,皆备於我。故虽不出户而遍知天道者,万理之一原,内观而得,非如在外之有形者必窥牖而后見也。’又注‘其出彌遠,其知彌少’说:‘不知其备於我,必出至一处而后知一事,故出彌遠而知彌少,乌能不出户知天下哉?’虽然老子并没有提出‘万物皆备於我’的主观唯心主义原则,他的体系是客观唯心主义的;但他的唯心主义认识论确实包含着主观唯心主义的因素。”

THE END
点赞9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