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48_04_校笺_09_水海

水海按:古时“而”、“則”通(见《经传释词》);但笔者从王弼本校补为“而”。“无不為”应作“无以為”,严遵本正作“无以為”,今从严本校补。《老子》主张“无為”,而不主张“无不為”(参见第三十八章注文)。帛书《老子·德篇》曾有“上德无為而无以為也”句,“聞道者”亦必“上德”者,故第二句校为“无為而无以為也”。帛书《老子甲本释文》本、张松如、张舜徽、陈鼓应皆校作“无不為”,斯误矣。(“无以為”后,按帛书乙本所損掩字数,当有一语尾助词,今参考“上德无為而无以為也”句,并据顾欢本句末“也”,则校补一“也”字,不从帛书乙本释文校注为“矣”。校补“也”字,就可以表示解释语,与整个句子所带有的解释性语相一致。)

THE END
点赞11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