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句,帛书甲本作“百姓皆屬耳目焉”,“屬”为“注”之假,“屬”后无“其”字;帛书乙本作“□生皆注亓□□□”,句首损缺“百”字,“生”為“姓”之假借,“亓”即“其”,句后损掩“耳目焉”三字,《乙本释文》即校為“百姓皆注其耳目焉”。严遵本、河上公本、道藏王弼本、顾欢本、景龙本、御注三本、敦煌己本、遂州本、景福本、邢玄本、楼正本、傅奕本、李约本、陆希声本、杜光庭本、宋徽宗本、邵若愚本、彭耜本、苏辙本、陈景元本、达真子本、黄茂材本、程大昌本、范应元本、庆阳本、磻溪本、楼古本、吴澄本、赵孟頫本、明太祖本、危大有本、薛蕙本、焦竑本、释德清本、清世祖本,句尾无“焉”字,谓之“百姓皆注其耳目”。邓锜本、林志坚本无“皆”字、无“焉”字,谓“百姓注其耳目”。陈象古本无“其”字、无“焉”字,谓“百姓皆注耳目”。司马光本同此句,与帛书《乙本释文》相吻合。
THE END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