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50_07_校笺_01_校堪

此句,帛书甲本作“陵行不□矢虎”,损掩一“辟”字,据乙本补;“矢”为“兕”(sì)的假借(二字皆属脂部,为叠韵假借)。帛书乙本第四字作“辟”,为“避”的古字,高明谓“辟”为“避”的假借,则把古今字误为通假字,实大谬。乙本“兕”作“象”,《玉篇》:“象,同兕。”殷墟甲骨文“兕”作“”,即“象”字,“象”同“兕”,所以“象”即“兕”的异体。帛书《老子乙本释文》即校订为“兕”。今全句从乙本。景龙碑本“兕虎”作“光席”,乃为“兕虎”之别构。“陵行”,诸本及《韩非子·解老》皆作“陸(简作陆)行”。“不辟”,严遵本、吴澄本、明太祖本、薛蕙本作“不避”,“避”是“辟”的今字。河上公本、王弼本、景龙本、顾欢本、傅奕本、御注三本、李约本、楼正本、杜光庭本、宋徽宗本、苏辙本、林希逸本、彭耜本、邵若愚本、范应元本、赵孟頫本、焦竑本、释德清本、王守正本及《韩非子·解老》作“不遇”。

THE END
点赞7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