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50_07_校笺_07_古棣

古棣云:“应作‘陵行’,但‘陵’字不能解作‘山陵’,而是与‘陸’同义。以‘陵’为‘陸’乃春秋时期长江流域的约定俗成之语。《越绝书·兵法》以‘船军’和‘陵军’对举。‘陵军’即指陸軍。(蒙文通1983年出版的《越史丛考》考证《越绝书》本有《兵法》一篇,惟此篇宋后已佚,《初学记》、《北堂书钞》、《文选注》、《太平御览》、《事类赋》诸书皆有证引。据《太平御览》卷七七○引《兵法》其文有关一段如下:‘阖闾见子胥,敢问船軍之备如何?对曰:船名大翼、小翼、突冒、楼船、桥船。令船軍之教比陵軍之法,乃可用之。大翼者当陵軍之重车,小翼者当陵軍之轻车,突冒者当陵軍之冲车,楼船者当陵軍之楼车,桥船者当陵軍之轻足骠骑也。’伍子胥本为春秋晚期楚国人,可知楚人称‘陸’为陵。《老子》的‘陵行’,正是用的楚语。)又《楚辞·天问》:‘释舟陵行’,毛奇龄云:‘解舟而陸行是也。’(《天问补注》)老子楚人,理应作‘陵行’。···楚吴越语以‘陵行’为‘陸行’,后来被淘汰,人们已不明其义,所以傅本就改为‘陸行’了。帛书保存了《老子》故书‘陵行’,这是《老子》书早出的一个证据。”

又,一九九九年五月三十一日,尹振环先生把他一九九八年出版的《帛书老子释析——论帛书老子将会取代今本老子》的专著敬赠给我,而该书中却将“陵行不遇兕虎”释译为“在山林里行走不会遇到犀牛和猛虎”,“陵”则解为“山林”,更是错误。总之,《老子》的“陵”在此处是“陸”之义,当是唯一正确的解释。

THE END
点赞14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