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50_08_校笺_09_古棣

古棣云:“‘入軍不被甲兵’的意思,也就是七十三章所说‘勇于不敢则活’,不敢即不与人斗,有了这种勇就能活命,反之,‘勇于敢则死’。古代战争,‘短兵相接’,‘勇于不敢’,有‘不敢’的勇,躲在一旁,不与敌斗,就可保全生命【春秋时还没有坑杀俘虏之事,《司马法》就记载着‘不穷不能,而哀怜伤病’,‘又能舍服’(战败之兵卒,屈服了就释放),是以明其勇也】。所以说‘入軍不被甲兵’,‘兵无所容其刃’,不为兵器所伤,不与敌斗,再锋利的兵器也不能杀伤。许抗生把‘入軍不被甲兵’今译为‘入于战阵刀枪不入’,误甚。‘刀枪不入’是后世白莲教、义和拳之类的迷信团体的观念,《老子》书、老子的时代,没有这种观念。就是东汉末年以《太平经》作思想武器的黄金起义軍,道教创始人张道陵的五斗米道及其《老子想尔注》,虽有若干迷信,神道设教,但没有什么‘刀枪不入’的说法。以‘勇于不敢则活’解之,则与老子哲学的基本精神相合。”

THE END
点赞6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