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51_01_校笺_07_水海

水海按:高亨、古棣之说非是。高、古二人主要是认为下文“物形之,而器成之”义不可通,而改《老子》原文的。实际上原文之义很通畅:道使万物生長(“道生之”:“生”为使动用法,使·..·生長),而德使萬物繁殖(“而德畜之”:“畜”,通“蓄”,使动用法,使···繁殖、蓄养),体质使萬物得到形状(“物形之”:“物”指物体、体质;“形”为使动用法,使···得到形状),而器型使萬物完成品类(“而器成之”:“器”指具体器型;“成”为使动用法,使···完成)。这里要说明的是“物形之”之“物”,与“萬物”(即“物形之”的“之”所代者)并非同一概念。“物”指物体、物质,主要指物体质的方面,有的学者译解为“体质”(沙少海译文)甚确。“萬物”指各因“物”赋形质,而又由“器”以成之的不同品类之物的合称(参看张松如《老子说解》)。古棣误认为“物”与“萬物”为同一概念,才导致“物形”的误解。

又,詹剑峰云:“道本一,通生萬物。又为萬物所共有,可见道是运动不息的和永远存在的物质,又是自然界一切事物变化生成的规律,萬物资之以始,由之以生。故曰:‘道生之。’‘物得以生谓之德’,此明物得一之化以自生,故‘德’是物之所自得,可见德是道之用。也就是说德是萬物分得一而自成的本性,是萬物生长遵循自然界规律的实现。故曰:‘德畜之。’”

THE END
点赞5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