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51_述评

这一章节集中地讲了“道”生养万物的主旨。

万物的产生和发展,其过程是:第一阶段,它由宇宙本体“道”转化和生成,即所谓“道生之”。第二阶段,它产生后,德又赋予其本性,维持它的存在及繁衍,即所谓“德畜之”。第三阶段,它依据各自的本性,发展成为具有物种的形状,即所谓“物形之”。第四阶段,即最后阶段它发展成为有名称的独特的存在实体(即各种品类),即所谓“器成之”。这四种“德”是最基本最主要的。没有“道”,万物何由而生?没有“德”,万物何得其本性?所以“万物尊道而贵德”。然而,“道”、“德”的尊贵,都是出于自然,并没有谁来加以安排;就是说“道”、“德”生育万物,万物依靠“道”、“德”而生长变化,都是自自然然的,丝毫没有外加的神秘力量的限制和干扰。所以“道”创造万物,并不含有意识性,也不带有目的性,即所谓“生而弗有也,为而弗恃也,长而弗宰也”。“生”、“为”、“长”,就是说明了“道”创造万物的功能;“弗有”、“弗恃”、“弗宰”,就是说明“道”在创生万物的过程中不具有意欲性。这是“道”生万物的一个特点(或特性)。车载说:“老子提出‘夫莫之命而常自然’的见解,说明万物是在无为自然的状态中生长的。‘莫之命’即孟子所说的‘莫之为而为者天也’的意思。万物的生长,是顺应着客观存在的自然规律而生长的。这一点,是老子反对鬼神术数的表现,反对有神论的表现。就万物的生长都需要依据着客观自然界存在的规律来说,老子称之为‘道生之’。就客观自然界存在的规律具体运用于万物的生长来说,老子称之为‘德畜之’。万物的生长,既然必须依据自然界的规律,而为自然界的规律的具体运用,所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但万物的尊道贵德,也仅为对自然界的规律的依据和运用,不是另有什么主宰者加以命令与安排的,这种现象,老子认为是无为自然的状态,所以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由此可见,老子在这里所表明的万物的形成和变化,不受超自然的意志支配,而是依据自然规律而运动,把万物创造和发展归于自然本身,这是一种毋庸置疑的无神论思想。“它不仅否定了上帝创世说的目的论,而且也表明了作为宇宙本体的‘道’,不是精神性的而是物质性的实体。从这里我们便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阐明世界本原的本体论方面,老子基本上是个唯物主义者,尽管还存在着明显的弱点和许多漏洞。”(张松如语)

THE END
点赞5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