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海按:作“日”為误也。通行本《老子》五十五章云:“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文例与此一律,可旁证《老子》原文作“曰”而不作“日”。《韩非子》引、诸王本皆作“曰”,正与帛书本合。吴澄说误也。“曰”,“谓之”也(见王引之《经传释词》)。“見小曰明”,意為:能察見细微的,而谓之“明”。河上公注:“萌芽未动,祸乱未見,為小昭然,独見為明。”唐玄宗注云:“人能于事微小,则見而改行,谓之明也。”陈柱云:“見小则重分析,而見事理也明。”冯达甫云:“事物始露苗头,即知其发生发展,能見微知著,故谓之明。”古棣云:“《韩非子·喻老》说了一个故事,说箕子見到殷纣王使用象牙筷子害怕起来,预見到殷纣王必然日益腐化堕落,殷人非亡国不可,其结语曰:‘箕子見象箸以知天下之祸,故曰:見小曰明。’解说符合《老子》本意。这和上文‘塞其兑,閉其門’并不矛盾,因為老子是主张‘不出于户,可以知天下’的,‘塞其兑,閉其門’与‘不出于户’相通,‘見小曰明’与‘知天下’一致。”
又,《老子》原本作“守柔曰强”,而不作“用柔曰强”。作“用”者,涉下文“用其光”而致误。蒋锡昌说是也。“守柔曰强”,言守柔弱之道,才真正谓之强也。《老子》认為“柔弱胜刚强”(通行本三十六章),“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通行本四十三章);又认为“坚强者死之徒”、“木强则折”(通行本七十六章)。所以《老子》得出结论:“守柔曰强。”这“强”才是真正的强,而不是“木强则折”的“强”,不是必将走向自己反面的“强”。这是承上文而来的。“見小”之道,在于得母知子,知子守母;塞说閉門,则是見小必先具备之条件,否则“冬身不棘”而惹出灾难,悔之恨晚。所以,由塞说閉門,逻辑地引申出要“見小”。又由“見小曰明”,连类而及“守柔曰强”,从认识到行动,使自己永远不走向反面,立于不败之地(参见古棣校注语)。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