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53_述评

这一章,老子站在人民的立场,对为政者的“非道”行为进行了挞伐,对当时社会的阶级矛盾给予了揭露,反映了老子进步的政治思想。

当时朝政(包括各诸侯国)败坏。那些为政者,高台榭、修宫室,废农时、不务本,好饰伪、贵外华,尚刚武、多嗜欲,好聚敛、困民财。老子愤然地谴责他们是奢侈靡烂的“盗竽”,尖锐地抨击他们的行径是“无道”的。老子之时,“人民病苦”、“道殣相望”;然而各诸侯国的统治者却“宫室日更、淫乐不违”,如“楚为章台之宫”(《左传·昭公七年》),“晋铜鞮之宫数里”(《左传·襄公三十一年》),“秦伯之弟鍼出奔晋,···告舟于河,十里舍车”(《左传·昭公元年》),“郑伯有耆酒,为窟室而夜饮酒,击钟焉,朝至未已”(《左传·襄公三十年》),齐“民参其力,二入于公,··公聚朽蠹”(《左传·昭公三年》),晋“宫室滋侈,····女富溢尤”(同前)等等。老子在本章揭示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猒食而齎财有余”的景况,不正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集中反映吗?

在当时,剥削者和统治者,出于阶级偏见,总是把敢于反抗剥削和压迫的人诬称为“盗”。而老子却一反传统思想,公然指称那些横征暴敛、穷奢极欲的统治者、剥削者为“盗竽”,这反映了老子对统治阶级的极大不满和对劳动人民真挚同情的进步思想。

詹剑峰指出,老子在这里是代表农民为反对封建剥削和封建压迫而说这一番话的。詹氏分析说:“人主们好走邪路,闹得政治黑暗,人民穷困。他们好土木之功,多游嬉之乐,把朝阙建得很修除(华饰整洁——引者注);他们好力役,夺民时,把田野搞得很荒芜;他们好末作,废本业,把仓廪弄得很空虚;他们披着文彩的衣服,佩着锋利的宝剑,大吃大喝,‘劳民之力而无醉饱之心’,巧取豪夺,积聚起大量的财产。他们这些人真是强盗头呵!多么不道德呵!由此可见,民之贫,民之饥,民之轻死,皆由于统治者之残酷剥削。这些剥削才是强盗呢!”詹氏之说,大致不差。

THE END
点赞8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