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54_02_校笺_10_水海

水海按:《老子》故本当有“以”字,无“以”字者误脱也。帛书甲、乙本皆有“以”字,正与《韩非子·喻老》合,帛书本不误也。“以”,犹“能”也(见《古书虚字集释》卷一)。“子孫以祭祀不絶”,即子孫能够祭祀不絶。从文义看,有“以”义足。河上公注云:“世世以久祭祀先祖宗庙无絶时;”知古河上公本亦有“以”字。又:“絶”,《玉篇》云“才悦切,断也,灭也”。而“輟”,《玉篇》云“知劣切(今音chuò),止也”;御注亦释为“輟止”(见顾本引注文)。“絶”、“輟”虽近音近义,可通用,但据经文此句上下文义来看,作“絶”义更恰切。然从《韩非子》一本作“絶”、一本作“輟”看来,《老子》在先秦时就有“不絶”、“不輟”两种传本。按“不絶”一本来说,此句义即:子孙们能够遵守“善建”、“善抱”这个道理,那么,后世的香火就不会断绝。祭祀,一种以香火等物供奉鬼神或祖先的迷信活动。

又,河上公注云:“輟,絶也。为人子孙能修道如是,则长生不死,世世以久,祭祀先祖宗庙,无有绝时。”

THE END
点赞8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