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55_01_校笺_08_水海

水海按:按语法求之,“之”(指傅本“比”下的)、“也”二字皆可无,而“者”字不可无。这两句是比喻,只能以“含德之厚者(含德深厚的人)”,比喻“赤子”:“含德之厚者”是一个名词性的词组。作比喻,在语法上要求本体和喻体必须是同类词性,这样本体“含德之厚者(‘者’特指代词,即今‘···.·的人’)”与喻体“赤子”,词性相同。再加上本体和喻体有某种相似的地方(见下解释),所以这是一个恰切的比喻。古棣不会不知道这个修辞常识,所以他在译前句话时,也把“者”暗译为“···的人”;若不然,“含德之厚”即译为“含德深厚”,“··的人”如何坐实?古棣校语无“者”说显然为误。又“含德之厚者”,“之”字为句中语助词,无实际意思,用在主词“含德”和谓词“厚”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使这一句子变为词组,作主语用。又“於”(今作“于”),《经传释词》:“犹‘之’也。”“赤子”,《尚书·周书·康诰》云:“若保赤子;”孔颖达疏云:“子生赤色,故言赤子。”《汉书·贾谊传》刘奉世注曰:“婴儿体色赤,故曰赤子耳。”古棣说此解为望文生义,老子特称赤子者,谓其赤诚纯真,无私无虑之义。此备一说。

THE END
点赞5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