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55_09_校笺_06_水海

水海按:本章从开头到“心使氣曰强”,文意并未完整,当应有下三句“物壯則老,謂之不道,不道蚤已”三句,作为概括总结,而抽象出盛极必衰(即由“物壯則老”表达)的法則以诫世。查《经典释文》,在“强”字下出“壯”字,是知《老子》原本有“物壯則老”句。成玄英疏云:“夫盛者必衰、物壯則老,是知益生使氣,足验无常;既曰无常,故非真道。”成玄英就谈出了“物壯則老”与前文“益生”、“使氣”等文句的关系。“益生···”、“使氣··”是个别,是个性;“物壯則老”是一般,是共性。不能割断二者的关系。虽然说三十章已有“物壯則老”等文句,但彼有彼用,此有此用,不能因彼去此。故古棣说非是矣。又:“則”,从通语意义上讲,与“即”、“將”,义皆可通。笔者认为,此处“則”,若从河上公本作“將”,为更确当。“將”,則为《老子》书所用楚方言。扬雄《方言》卷一云:“丰、奔、幠、嘏、奕、京、奘、將,大也。凡物之大貌曰豐。东齐海岱之间曰奔,或曰幠。宋、鲁、卫之间谓之嘏。秦晋之间,凡物壯大谓之嘏,或曰夏。秦晋之间,凡人之大谓之奘,或谓之壯。齐、楚之郊,或曰京,或曰將。皆古今语也,初别国不相往来之言也。”是知“將”为楚方言,其义为“豐大”。老子为楚人,当用楚方言。

“物壯、將、老”这一句,“壯、將、老”是联合词组,作谓语,它是说明主语“物”怎么样的。“物壯、將、老,謂之不道,不道蚤(早)已”,其义为:“事物强壯、豐大、衰老,这就叫做没有得到真道;不得真道的,就会早亡。”老子观察到了万物壯极、豐大至极以及到衰老之极,深蕴有物极必反的内涵。物极趋反,盛极向衰,这虽是不可抗拒的法則,但要把握住这个法則,不使事物达到壯极、豐大至极以及过早地衰亡,这就要掌握“真道”,就要修道、使生命始终保持在初生状态。唐玄宗注云:“故戒云矜壯恃强,是謂不合于道,当须早已(止)。”成玄英亦疏云:“既非真道,应须止而勿为也。”因为“真道”则“先于天地而不为壯,长于上古而不为老”(王安石注),“道”或“真道”,指的就是生命长存而不至于壯大、老死的规律。看来,把《老子》的“物壯、將、老”的“將”训为楚方言,其意义为“豐大”,更符合《老子》宣扬守“道”保持长久的生命力的本义。不过,帛书乙本作“物壯則老”,而不作“物壯將老”,从校勘某种版本尽量符合原版之貌的原则来说,暂不改帛书乙本的“則”字。

THE END
点赞8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