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海按:诸家之解,各持己见,莫衷一是。我认为《老子》此处用“紛”,乃是楚方言意义的“紛”也。扬雄《方言》卷十云:“紛,怡喜也。湘潭之间曰紛怡,或曰巸已。”敦璞注:“巸已、嬉怡二音。”“湘潭之间”,在周、秦、汉为“南楚”。“南楚”,“其俗大类西楚(指淮北、沛、陈、汝南一带)”(《史记·货殖列传》),属同一方言语系。“解其紛”之“紛”,盖“怡喜”之义也。《广雅》云:“紛,怡喜也。”《博雅》亦云:“紛,喜也。”此解甚得楚方言之意蕴。屈原在《离骚》中,也用过楚方言“紛”,如“紛吾既有此内美兮”(参看姜书阁《屈赋楚语义疏》)。在第四章中,“銼其鋭,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这四句乃是“道”的写状。其意谓:“鈍銼它(即‘道’)的锋芒,消除它的怡态,隐蔽它的光耀,使它混同于塵埃。”“解其紛”,用楚语意义的“紛”来理解这句话,不难看出,与其他三句很和谐统一,这样,四句从不同方面共同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思。在本章中,“銼其鋭,解其紛”等句,是对主体自己,即“知道之士”的写状。这两句言:钝銼他的锋芒,消除他的怡态。这就又深一层地说明了“知道之士”的处世哲学和修养境界。
又,车载云:“鋭、紛、光、塵,就对立说;挫锐、解紛、和光、同麈就统一说。尖鋭的东西是容易断折不能长保的,把尖鋭的地方磨去了,可以避免断折的危险。各人从片面的观点出发,坚持着自己的意见,以排斥别人的意见,因而是非纷紜,无所适从,解紛的办法,在于要大家从全面看问题,放弃了片面的意见。凡是阳光照射的地方,必然有照射不到的阴暗的一面存在,只看到了照射着的一面,忽略了照射不着的另一方面,是不算真正懂得光的道理的,只有把‘负阴’、‘抱阳’的两面情况都统一地加以掌握了,然后才能懂得‘用其光,复归其明’的道理。宇宙间到处充满着灰塵,人世间紛繁复杂的情况也是如此,超脱尘世的想法与做法是不现实的,众人皆浊我独清的想法与做法是行不通的,这些都是只懂得对立一面的道理,不懂得统一一面的道理。只有化除成见、没有私心的人,才能对于好的方面,不加阻碍地让它尽量发挥作用,对于不好的方面,也能因势利导,善于帮助它发挥应有的作用,‘同其塵’,是对立的统一道理的较高运用。”按:此说除评述“解其紛”的见解之外,其他评述“和其光,同其塵,銼其鋭”的见解,深得老旨。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