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57_06_校笺_11_古棣

古棣云:“‘民多技巧,奇物滋起’,河上公古本如此,今河上公本‘技’作‘伎’,乃‘技’的异体。有的传本,‘民’字作‘人’,王弼本亦作‘人’。王注‘民多智慧,则巧伪生’,据注可知王弼本原作‘民’,‘人’字乃唐人所改。帛书亦作‘民’。与上下文一律,当作‘民’字。‘技巧’,各本多作‘智慧’,帛书乙本缺文,甲本作‘民多知’,唯河上公本与严遵本作‘技巧’。傅奕本‘奇物’作‘衺事’,甲本作‘何物’,‘何’字当是‘奇’字之讹,作‘奇物’于义为胜。此两句当作‘民多技巧,奇物滋起’。‘技巧’与‘奇物’相应;‘民多技巧’又与上文‘民多利器’相应。旧注多以‘奇物’为奇器,解如‘奇技滛巧’之意。这大致是不错的。盖春秋后期,生产技术改进,出现了若干新产品,如近几年出土的春秋后期之工艺精美的编钟,如春秋末战國初公输班所造之木鸢,在守旧的人看来就是‘奇技滛巧’了。‘奇物滋起’就会引出乱子来,和上文‘民多利器,國家滋昏’是一致的。”水海按:严遵本作“伎巧”,《指归》云:“作方遂伎,雕琢文彩,奇变异怪,以褒有德,以别尊卑,巧故滋起,俊出愈奇。”水海按:严遵作“伎巧”明矣,古棣有误。

THE END
点赞11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