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57_07_校笺_09_水海

水海按:作“法物”是,从蒋锡昌说。前文已明“忌諱”指禁令(政令)教诫之属,此文若为“法令”,则与前文“忌諱”之“政令”义重;况且,从字源上来说,“盗贼”之义也与货物相连(按:《说文》:“盗,私利物也。”“贼,从戈则声。”《玉篇》:“賊,盗也,伤害也。”则“賊”与“盗”义通),故在这一对因果互连之事中,原因谓“法物兹章”,结果就说“道贼多有”。可知作“法物”明矣。又:“章”,章显,章明,显著,章著。《淮南子·说山训》“远之则磬声章”,高诱注:“磬,石也,音清明,远闻而彰著也。”《老子》原本作“章”。河上公注云:“法,好物也。珍好之物滋生彰著,则农事废,饥寒并至,故盗賊多有也。”此释亦是。本书《道篇》谓“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即其确义也。

又,唐李荣注云:“珍好之物为法物也。多贵金玉,盗贼斯起也。亦言:法所以息盗,盗更多;礼所以整乱,乱斯作。”

THE END
点赞14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