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海按:其说是,《老子》古本当作“欲不欲”。“欲不欲”与“无欲”旨义虽通,但略有别。“欲不欲”从字面上讲,前“欲”,义为“要”,即与《玉篇》所谓“愿也”义通,属能愿动词。“不欲”即“无欲”,没有欲望。这个“欲”,含有“贪欲”之义;《说文》“欲,贪欲也”,《玉篇》“欲,贪也,邪淫也”,便是明证。所以,从字面上讲,“无欲”的确切含义就是“没有贪欲”。“欲不欲”,即“要没有贪欲”,含有强调的意味。是指主动地积极地实行“无欲”。应该说这种“欲不欲”是主观能动行为的一种表现。所以,老子提出“欲不欲”这个概念所表达的意蕴要比“无欲”深广一些,也就是说“欲不欲”比“无欲”概念的外延要大一些。又,“自樸”,言民自然纯樸无华。把“樸”解作“尽生”(楚语之义,参见拙著《老子楚语考论》),其义更胜。
THE END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