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海按:张松如说是,但校订“也”为“邪”,非《老子》本字。“也”,“犹邪也”(《经传释词》),邪,即“耶”,为反诘语气词,非“正、邪”之“邪”义。《颜氏家训》谓“北人呼‘邪’为‘也’”,盖两字音近义同(“邪”,上古为余纽鱼部,“也”为余纽歌部,其声母相同),故通用之。如《左传·桓公十年》:“吾焉用此?其以贾害也?”《孟子·公孙丑篇》:“岂以仁义为不美也?”“也”皆通“邪”,反诘词。老子曾经生活在北方鲁地一段时间(见《礼记·曾子问》),受北地语言的影响,故用“也”代“邪”。“其无正也”,则言“没有定准吗”,这是以反诘的句式,肯定禍与福相互转化是正常的,有其自身的规律和准则。
THE END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