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59_04_校笺_06_水海

水海按:“克”、“剋”古通用。《字林》、《尔雅·释言》均训“克”为“能”;河上公、成玄英皆注“克,胜也”;按《字林》又云“剋,能也”;是知“克”、“剋”音义同。然《老子》原字当作“克”,《韩非子》引经文可证。又,“莫知其極”,“莫”,否定性无定代词,相当今语“没有谁”,有谓“莫”为“无”者(任继愈译文)、“没有”者(陈鼓应译文)等,是不妥的。又:“極”,《吕氏春秋·制乐篇》“乐人焉知其極”,注:“犹终也。”《礼记·大学》“君子无所不用其極”,注:“尽也。”《离骚》“观民之计極”,注:“穷也。”河上公注、顾本成疏注“極”为“穷極”,吴澄谓“極,终穷也”。此“極”即“穷尽”之义。“莫知其極”即“没有谁知道它的力量的穷尽的。”又,《韩非子·解老》云:“積德而后神静,神静而后和多,和多而后计得,计得而后能御万物,能御万物則战易胜敌,战易胜敌而论必盖世,论必盖世,故曰‘无不克’。无不克本于重積德,故曰‘重積德則无不克’。战易胜敌則兼有天下,论必盖世則民人从。进兼天下而退从民人,其术远,則众人莫见其端末。莫见其端末,是以莫知其極,故曰:‘无不克則莫知其極。’”此说亦通。吴澄云:“嗇于用,則亏者全,衰者盛,而早得以反还其初所得之冲,畜聚于内者,有增无减。充满则能胜外物,无有能耗损伤害之者。之生息不绝,莫知其终穷之时,非如凡人之老则衰耗竭尽,至于终穷也。无终穷,則能保有其身,而形长留于世矣。”此以道教养形长留于世为目的,训“莫知其極”义为“之生息不绝,莫知其终穷之时”,悖于《老子》之旨也。

THE END
点赞5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