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59_07_校笺_14_水海

水海按:据《韩非子·解老》云“树木有‘曼根(向四旁伸张的根)’,有直根,(直)根者,书之所謂‘柢’也”;则“深根固柢”之“根”即“曼根”,之“柢”即“直根”也(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云:“蔓根为根,直根为柢。”);“深根固柢”之原义则为:“柢也者,木之所以建生也;曼根者,木之所以持生也”,简言之,即树木“根建柢持”,形容树木生長十分牢固;其比喻义则为:“德也者,人之所以建生也;禄也者,人之所以持生也。今建于理者,其持禄也久,故曰:‘深其根’。体其道者,其生日長,故曰:‘固其柢’。”简言之,即比喻道德素质深固、治国俸禄持久。准此,则经文应作“深根固柢”,不应作“深根固蔕(蒂)”。又,关于“長生久视”之义,古今校注家和研究家们大都认为“長生”、“久视”义同,其义即指今普通话的“長生不死”、“長生不老”之“長生”,信奉道教的某些学者直把“長生久视”解释为“長生不死”。其实,这不合《老子》本义。《老子》并不认为人会“長生不死”,他说:“出生,人死”,人不例外;“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框信堅强”;“天地而弗能久,又况於人乎”;“强梁者不得死(不能寿终)”。可知老子没有主张“長生不死”,他只是主张“善执生”,得其死,保其天年而已。据韩非解释“長生久視”云:“体其道者,其生日長,柢固则生長,根深则視久。”简言之,“長生久视”即“其生日長”、“生長”、“視(活)久”,实际上就是“生長(cháng)活久”,即今普通话生活在世上时间長久一些。有人译为“延長生命”(任继愈),或“延年益寿”(高明)即此义。《荀子》云:“孝悌原悫,軥录(劳身)疾力,不敢怠傲,是庶人之所以取煖饱食,長生久視,以免于刑戮也。”荀子也没有把“長生久視”理解为“長生不死”。可见,老子的“長生久視”,非今语“長生久活(永久地活着)”,更非“長生不死”。又《老子》最后两句是总括全章的,全章谈的是治人(治國)、事天(修身)的原则问题。所以“長生久視之道”,其“長生”当指以“嗇”修身,尽其天年言;其“久視”当指以“嗇”治人,國家稳定言。准此“視”当训为“立”,即高亨所谓“視读为實,實,置也,視、古通用,··《礼记·檀弓篇》:‘公室視丰碑,三家視桓楹’···此二‘視’字亦立义也”。所以“久視”即“久立”,“久立”即指國家稳定言。可知不当训“久視”为“久活(永久地活着)”矣。

THE END
点赞12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