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60_述评

这一章节主要也是讲的治政问题。

老子认为,治理国家要“清静无为”。他说“治大国若亨小鲜”。“亨鱼烦则碎,治民烦则散,知亨鱼则知治民矣。”(《毛传》)老子在这里就是用“煮熟小鱼不能常搅动它”的生活小常识来作比,说明治理大国勿以烦苛之政扰民的大道理。这个以小喻大的比喻,其实质也是在宣传“清静无为”的思想,这也便是“以道立(治)天下”。老子认为,只要这样,国家上下各安其生,不邀福,不稔祸,祈祷事绝,妖祥不兴,阴阳和静,世间太平,人民受德得泽。陈鼓应有段话说得很恰切,即:“‘治大国,若亨小鲜’,这个警句,在传统的中国政治思想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它喻示着为政之要在安静无扰,扰则害民。虐政害民,灾祸就要来临。若能‘清静无为’,则人人可各遂其生而相安无事。如此,则一切外在的力量都不至发生祸难的作用。”老子在这里宣传的“清静无为”思想的用心是很明显的,并不是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而消极为政,而是要反对苛政反对害民,反对扰民。他不是说要“治大国”、“立天下”、“亨小鲜”吗?主张“治”、“立”、“亨”,就不是所谓“消极无为”,而是含有积极为政的用心的。苛政、挠民、“伤民”,是一种专制主义,是一些暴政之国的君主普遍采用的为政之行,老子触有所感,才下了“治大国若亨小鲜”这一箴言。不难想象,这一箴言在当时,对“伤民”、“挠民”的苛政行举所起的重大冲击作用。

从本章看,《老子》似乎并没有否认鬼神的存在,但他提出了“以道立天下,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的命题,强调人们掌握了“道”,鬼神不灵,也就不能再作祟,而从本质上否定了鬼神作用的观念,“鬼神”的存在仅仅成了一种形式而已。王弼对此有一段很精辟的注解:“神不害自然也。物守自然,则神无所加。神无所加,则不知神之为神也。”排除了鬼神的作用,“不知神之为神”,人、神彼此各守自然,相安无事。这样看来,哪里有鬼?哪里有神?这不能称为有神论吧!

老子从“无为而治”的道理里面,提出了无神论的见解。“无为”的思想是贯穿《老子》书的中心思想,“无为而治”是他“无为”的主张在政治上的运用。这种“无为而治”的思想,主张“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主张“为政”,“若亨小鲜”那样“治大国”。这样,就不需要再用宗教神学来辅助政治而谋之于鬼神,于是鬼神就不灵了。鬼神不再有任何的作为,这是为政者实行“无为”政策的结果,符合于“道法自然”的无为的规律。“鬼神无灵”这只是老子的无神论思想的一个方面或一个特点。

THE END
点赞6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