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61_02_校笺_14_水海

水海按:诸本文字参差不一,但大都以“天下之交”句,在“天下之牝”句前,则语义不贯也。帛书本则以“天下之牝”句,在“天下之交”句前,于义较勝。此二句仍为上句“大邦者下流也”的生发,为博喻:“天下之牝”,是变喻,言大邦是天下之母,处于雌性的根本地位;“天下之交”,仍接“下流”之喻,续喻谓大邦就像江海一样是河流交汇的地方,为天下所归附。显然,这里三句话,是连用三个比喻,申说大邦“处下”、为众所归的根本地位。帛书《甲、乙本释文》谓“大邦者,下流也,天下之牝(按:乙本有‘也’)。天下之郊(交)也,”如此断句,实为误。又,“天下之牝也”,“牝(pìn)”,《说文》云:“牝,畜母也;”母,《说文》云:“母,牧也;”段注:“牧者养人者。以譬人之乳子,引申之,凡能生以启后者,皆曰母。”牝,畜母,雌也,主生养,故与母同义,下文谓“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兼畜人者,即善生养人,仍言牝也。故“天下之牝也”,犹言天下之母也。又,高亨谓“天下之交”当作“天下之父”,失训也。若“交”作“父”,则“天下之父”与“天下之牝(母)”,义则为重。帛书甲本“交”假为“郊”,足证“交”非为“父”之讹。显见,高说非也。

又,河上公注云:“大國者,天下士民之所交会。牝者,阴类也。柔谦和而不唱也。”

THE END
点赞15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