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63_02_校笺_10_水海

水海按:帛书甲本与严遵本、河上公本、王弼本、傅奕本、景龙本、顾欢本、范应元本等本同,是知没有缺夺,姚鼐、奚侗、陈柱之说误也。马叙伦以吴澄误捝本(吴本此两句放在下一章节)為据,想取消此二句,不足取也。关于“大小多少”之义,或谓“欲大反小,欲多反少,自然之道也”(河上公注),或谓“以大為小,以小為大;以多為少,以少為多”(释德清、高亨之注义),或谓“大小多少同观”(魏源、高延第、马其昶注),或谓“大由(生)於小,多出(起)於少”(朱谦之、严灵峰注),或把此句与下句混解(王弼、劳健及今人任继愈等注释),各说其是。笔者同意朱谦之说。又,“報怨以德”:“報”,偿也(成玄英疏),《玉篇》谓“報,答也”;“偿,報也”。“以”,因也(见裴学海《古书虚字集释》)。此句言:報偿雠怨是因為得到恩德。这样训释正与上文“大的东西是生於小的东西”(“大小”)、“多的事情是起於少的事情”(“多少”)辩证思想相一贯。或注译为“以德来把怨相報”(张松如),则与上文的辩证思想不一致了。

THE END
点赞5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