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81_04_校笺_08_水海

水海按:朱谦之说作“无積”是,正合帛书本。又:“无積”,河上公注云:“聖人積德不積财,有德以教愚,有财以施贫。”王弼注云:“无私自(不)有,唯善是與,任物而已。”意即没有私積的东西。又,“既以為人,己俞有”,高亨云:“‘為’,施也。就《魏策》所引,知此二‘既’字乃‘尽’义。《广雅·释诂》:‘既,尽也。’‘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言尽以施人而己愈有;尽以予人而己愈多也。因‘既’皆‘尽’义,故《魏策》引一作‘尽’,一作‘既’耳。”张松如又谓:“‘既’作‘尽’解固通;作‘已’解,即古义所谓‘人就食之谓即,食毕返身而走之谓既’,更确。‘已’、‘尽’谊近义通,盖‘尽’者当‘已’,‘已’者亦可‘尽’也。”张说亦通。笔者从高说。又:帛书本作“俞”,范应元本正作“俞”。“俞”,“愈”之古字,景龙碑本五章亦作“俞”。毕沅谓“古无‘愈’字,盖即用‘俞’也”。毕说是。作“逾”者则为“俞”的假借(上古二字皆为余纽侯部)。

THE END
点赞5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