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所说“五千之言”,大抵主张无为、不争、虚静、柔和、谦下、慈俭等,这些都是本于自然的道理,在素常生活中也易实行而能见功效的。然而世人却很不理解这些主张的道理,更没有人去实施它。这是什么原因呢?先看魏源之注语:“此叹世人之不知至道而自知其知也。老子教人,柔弱谦之而已。其言至简至易,初无难行;而世降俗下,天下莫有知其可贵而行之者。夫何故?盖吾所言柔弱、退下之事,固自有统会宗主之旨存焉,世人不知吾之宗主,而但见其外所言不过柔弱、谦下之事,是以视为卑卑无甚高论,而莫之贵耳。故深叹之也。盖大道与俗不肖,而玄德与物相反,知者自然希少。此道之所以贵乎俗而不可不知者也。使道亦俗情俗见无异,则无足宝重矣。人既莫知,则我有三宝,惟我能持而行之,若被褐懷玉而人莫知之也。”魏源的分析是合老恉的。老子的无为、不争、虚静、柔和、谦下、慈俭等主张,其语言表现形式简朴,所宗道理是“无为而自然”,但世人只从表面看问题,认为柔弱、谦下等“卑卑无甚高论”,不知“无为而自然”之道精微,理解不了“以不争争”、“以无为为”的内涵,认识不到“不言之教,无为之益”,所以老子才感叹地说:“知我者希。”这就是老子自白的自己学说的历史命运问题。
THE END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