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海按:各本经文互异,省繁不一,今从帛书乙本。此“是以聖人之不病也”,是一承上启下之句。上文言“不知知,病矣”,这指的是一般世俗之人“不知而自以为知”,则为一种毛病(缺点)。此“是以聖人之不病也”承上文“知不知,尚矣”,所以说聖人就没有这种毛病。下文言“以其病病也,是以不病”,“其病”指俗人“不知知,病矣”。从语法上来说,“其病”这是定中结构。“病”是名词。“其病”就是指俗人不知而自以为知的毛病。“其病病”第二个“病”是动词(意动用法),看做毛病之义。“以其病病也,是以不病”,言聖人把不知而自以为知之病看做一种毛病,所以他就不会有毛病。因此,“是以聖人之不病也”又是启下之言。此三句文理通顺,帛书本之文当为《老子》古本矣。其他旧本如河上公本、王弼本、傅奕本、范应元本等,行文有赘。既云“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又云“以其病病,是以不病”,则赘甚矣。道藏龙兴观本、景龙碑本和敦煌辛本皆无“夫唯病病,是以不病”此二句,正与帛书本无此二句相吻合。俞樾、刘师培已看出河、王等本“文复”之病,但据《韩非子·喻老》而改老,则不妥也。《太平御览·疾病部》所引作“聖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显然“聖人不病,以其病病”与“夫唯病病,是以不病”之义相雷同,只是“聖人不病,以其病病”,果句(正分句)在前,因句(偏分句)在后,而“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因句(偏分句)在前,果句(正分句)在后而已。蒋锡昌、张松如、陈鼓应从《御览》所引,则亦失校也。至于《韩非子·喻老》所引则为“聖人之不病也,以其不病,是以无病”,按引文本身来说,第一句和第二句义相雷同,绝非《老子》古本之旧文。据王先慎注韩非引文之义(见前张松如语引),已非《老子》原旨,可知韩非所引则为误本矣。
THE END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