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73_04_校笺_20_水海

水海按:“繟”字众说纷纭,概括起来约有四派。其一是“繟”当为“坦”说,有宋徽宗、蒋锡昌、大田晴轩、劳健、张松如、楼宇烈、高明等人。当为主“坦”派。其二是“繟”当为“默”说,有范应元、朱谦之等人。当为主“默”派。其三是当为“繟”说,有河上公、唐玄宗、焦竑、方以智、奚侗、张舜徽、许抗生等。当为主“繟”派。其四是主“戰”派,校帛书“單”为“戰”,有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复旦大学哲学系《老子注释》小组等。笔者认为《老子》此字当作“繟”。帛书乙本作“單(chán)”,“單”与“繟(chǎn)”皆从“單”取声,“單”則为“繟”的假借明矣。繟,《广雅·释诂》:“繟,缓也。”此为缓慢之义。繟然,即缓慢的样子。

又,河上公本、王弼本、顾欢本、御注本、楼正本诸本皆有“然”字。徐梵澄云:“‘繟然而善謀”句,乙本作‘單而善謀’。其间‘戰’字亦作‘單’。然疑此仍当作‘繟’,因此上已有‘不單’即‘不戰’之语。‘然’字从通行本补入。”是知帛书甲、乙本则误捝“然”字,当据诸通行本校补之。

又,河上公注云:“天不与人争贵贱,而人自畏之;天不言,万物自动以應时;天不呼召,万物皆负阴而向阳。繟,宽也。天道虽宽博,善謀虑人事,修善行惡,各蒙其报也。”

THE END
点赞12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