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武说,“也”字“鼻祖于江汉之间”,“用之为转语之助”,即表明这个“也”字,开始产生的时候,是作为“南国”的楚方言而出现的。《老子》的“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框信堅强;萬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的四个“也”字,还袭用古楚语“也”的“转语之助”的用法,显得很古朴,与“语尽之助”的通语“也”的用法,迥乎有别。《老子》此四句,以人类生死现象和草木生死现象来表示“柔弱”之可贵,表现了老子的守柔思想。四个“转语之助”字——“也”,为本章文段的鬯舒的词气,绵盛的文理,增添了不少色彩。故此四处的“也”字断乎不能省矣,帛书本有四处的“也”字为是。
又,河上公注云:“人生含和气,抱精神,故柔弱也。人死和气竭,精神亡,故堅强也。”水海按:“柔弱”,即指人生之体的柔软质性;“堅强”,即指人死之体的僵硬质性。
THE END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