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77_03_校笺_01_校勘

此二句,帛书甲本“損(简为损)”作“败”(二字为异体),“益”作“補(简為补)”。帛书乙本“损(简為损)”假作“云”(二字上古皆为文部),《乙本释文》已校作“损(简為损)”;下句损掩“益之”二字,《乙本释文》据甲本校补为“補之”;按:当校为“益之”。乙本下经文云:“(天之道)云有餘而益不足”,可知不当校補為“補(简為补)”,而应校補為“益”,且《老子》前文(四十二章)已云“損之而益”,此当应“損”、“益”对文。又,“損”、“益”則互为反义词。故今校作“益之”。敦煌庚本、景福本皆无两处“者”字,“益”作“與”,谓“有餘損之,不足與之”。严遵本、王弼本、傅奕本、陆希声本、宋徽宗本、董思靖本、苏辙本、林希逸本、彭耜本、范应元本、金时雍本、张嗣成本、吴澄本、赵孟頫本、明太祖本、危大有本、薛蕙本、焦竑本、释德清本等本“益”作“補”,谓“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宋刊河上公本、道藏河上公本、顾欢本、景龙本、御注三本、邢玄本、敦煌辛本、遂州本、楼正本、成玄英本、白文本、李约本、强思齐本、杜光庭本、吕惠卿本、司马光本、王雱本、陈景元本、李霖本、白玉蟾本、陈象古本、李息斋本、吕知常本、寇才质本、邓锜本、李道纯本、杜道坚本、赵至坚本、林志坚本、磻溪本、庆阳本、王守正本、柰卷本等本“益”作“与”,谓“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與之”。敦煌唐写本P二六三九《老子德经河上公章句》本则同此。

THE END
点赞15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