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78_01_校笺_15_水海

水海按:范应元本作”天下莫不柔弱於水”,”莫”,否定性无定代词,”不”,否定副词,双重否定,实为肯定;”天下莫不柔弱於水”,意谓:天下没有什么不比水柔弱的。这就等於说天下什么都比水柔弱,正与《老子》”水最柔弱”的大旨相悖。故范氏误衍一”不”字。《淮南子·道应训》引作”天下之物莫柔弱於水”,”莫”这个否定性无定代词,其义即:没有谁(表示人),没有什么或没有什么东西(表示物),故有”之物”二字,为赘矣。又,高亨谓”攻”字为衍文,非是。”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强者莫之能先也”,义同”天下之至柔,驰骋於天下之至堅”;当有动词”攻”。此三句(包括下一句)谈的中心是”水最柔弱”,任何”柔弱”的东西都比不上”水”。并不是谈的”水能勝堅强”,任何”堅强”的东西都不能勝”水”。故高亨校为”而堅强者莫之能勝”则不合《老子》之恉矣,为误校明也。又,”莫之能先”即”莫能先之”。”先”,《说文·先部》谓”前进也,从儿、从之”。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云:”古’之’与’止’为一文,龟甲文’先’字多从’止’···止为人足。’先’从儿(古人字),从止,而义为前进,猶’見’从人、目而义为視,’企’从人、止而义为举踵。”可知”先”为动词,本义为前进。此处”先”,为引申义,超过、勝过之义。《孟子·告子下》谓”疾行先长者,谓之不弟”,即用此义。”而攻堅强者莫之能先也”,意谓攻破堅强的东西,没有什么能勝过它。吴澄注云:”金石至堅强,然磨金石皆须用水,是水为攻堅强之第一物,莫有能先之者,虽欲以他物易之,而无可易之者也。”帛书甲、乙本虽无法考知是作”先”,还是作”勝”,但严遵本、景龙本、傅奕本、范应元本等古本则作”先”,甲、乙本释文校补为”先”,则为是。徐梵澄、许抗生、沙少海等人皆校为”先”,故从。高明改帛书甲、乙本释文本经文”先”为”勝”,无法改汉本严遵本经文作”先”之实。故高明之说为非。

又,河上公注云:”圆中则圆,方中则方,壅之则止,决之则行。水能怀山襄陵,磨铁消铜,莫能勝水而成功也,夫攻堅强者无以易於水。”

THE END
点赞6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