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79_01_校笺_01_校勘

此三句,帛书甲本如此;帛书乙本作”禾大□,□□□□,□□□為善”,第一句”和”,假借作”禾”(上古二字皆为匣纽歌部),”怨”字損掩;第二句”必有餘怨”全損;第三句損”焉可以”三字,《乙本释文》则校补為”安可以”。今从帛书甲本。广明本”和”作”知”,”焉”作”安”,谓”知大怨,必有餘怨,安可以為善”。宋徽宗本、邵若愚本、司马光本、王雱本、彭耜本、金时雍本、无名氏本等本”大怨”下并有”者”字,”焉”亦作”安”,作”和大怨者,必有餘怨,安可以為善”。严遵本、河上公本、王弼本、王羲之本、顾欢本、景龙本、御注三本、傅奕本、楼正本等诸唐人本、苏辙本、林希逸本、吕惠卿本、董思靖本、李霖本、陈景元本、范应元本等宋人本和诸元明清人本皆作”和大怨,必有餘怨,安可以為善”。《文子·微明篇》引作”和大怨,必有餘怨,奈何其為不善也”。

THE END
点赞8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