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01_02_校笺_04_水海

水海按:此二句中第一个“名”字和第三个“名”字,即“名”与“实”问题的“名”,即称“道”之名,如果说“道”是表明客观现象规律存在的,那么“名”便是反映客观自然的思维形式,也就是概念。《列子·杨朱篇》引“杨朱曰:老子曰‘名者实之宾’”。可知“名”为称“道”之名,语法上则作名词使用。第二个“名”字,即一般动词,义为称名、称谓。高明云:“‘名’为物之称号。《礼记·祭法》‘黄帝帛书正名百物’,疏云:‘上古虽有百物而未有名,黄帝为物作名。’‘可名’之‘名’,在此作谓语,称名也。‘恒名’指永存恒在之名,老子用以异于世人习用百物之名也。老子把‘道’与‘名’作为同一事物之两个方面提出讨论,第一次指出名与实、个别与一般的区分;同时他以‘恒道’、‘恒名’与‘可道’、‘可名’,即‘无名’与‘有名’,阐明事物实体与现象的辩证关系。”

THE END
点赞7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