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海按:蒋说是。今验之帛书,王安石、高亨、任继愈、陈鼓应等人之读为误。四十章“有”、“无”,即“有名”、“无名”之义,老子所谓“有生于无”,即前引《文子》所谓“有名产于无名”,不足以证成以“无”字“有”字为逗之说。再说《老子》的“有名”、“无名”是两个特定概念,“有”和“名”两字不可分割,“无”和“名”两字亦不可分割。“无名”即“无”姑且不论;“有名”,即“有生于无”之“有”。“有”,就是有形、有分。《老子》的“有”(或“有名”)近乎“无”(或“无名”)。如果说“道”(即“无”或“无名”)是一种太初混沌的东西,那么“有”(或“有名”)即是由太初混沌的“道”经过长期发展变化的产物,它是“元气”,即“道生一”的“一”。“元气”即“一”,当然是“有名之物”。《老子》所说的“‘有名’,萬物之母也”,义同“天下萬物生于‘有’”,谓“元气”是孕育萬物的母亲。《说文》谓“母”则“象怀子形,一曰象乳子也”,正是喻义为怀孕、化育、分出等。如果“始”是“胚胎”,那么“母”就是能孕育、成形而生出胎儿之一特指体。不过,这是比喻的说法,“母”的真正意义则是所由以成、所从以出、所得以然也。故以萬物之所从出之理为“母”。有人说,“有者,所以然之理也”,即是。“无名,萬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即谓“道(无名)”这种元初混沌,是产生萬物的本始;“有名”这种由“道”发展的产物——元气,是孕育萬物的母体。奚侗云“‘无名’、‘有名’皆谓‘道’”,则不确也。许抗生以《德篇》“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之比喻义证“天下始与天下母皆指‘道’”,亦不妥也。
THE END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