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01_06_校笺_09_水海

水海按:《老子》原本当作“嗷”。张舜徽指出:“《说文》:‘嗷,口也。’(今本误作‘吼也’,兹依段注改。)‘嗷’与‘竅’义同,謂孔穴也。空虚能受,故引申有归趣义。”今存旧本“嗷”多借为“徼”(二字皆为见纽宵部),河上公、王弼解为“归趣”、“归终”义,即为证。作“傲”者,又为“徼”之假借耳(二字皆为见纽宵部)。作“曒”者,则为“噭”之借矣(二字皆为见母宵部)。

又,河上公注云:“‘徼’,归也。常有欲之人,可以觀世俗之所归趣也。”

THE END
点赞8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