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05_04_校笺_01_校勘

此二句,帛书甲本同此;帛书乙本前句同此,后句“動(动)”则為“踵”之假(二字上古皆為东部)。按:“踵”,《说文》谓“追也”,又云:“一曰往来貌。”“往来”即含有活動之义。今从帛书甲本。河上公本、想尔本、王弼本、索洞玄本、顾欢本(嘉业堂丛书本)、御注三本、景福本、遂州本、楼正本、虞世南本、李约本、强思齐本、杜光庭本、宋徽宗本、王安石本、司马光本、苏辙本、陈象古本、邵若愚本、陈景元本、林希逸本、吕惠卿本、董思靖本、王雱本、李霖本、彭耜本及诸元、明人本“淈”作“屈”,“踵”作“動(简作动)”,“俞”作“愈”,谓“虚而不屈,動而愈出”。景龙本、范应元本作“虚而不屈,動而俞出”。傅奕本作“虚而不詘,動而俞出”。

THE END
点赞15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