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海按:高明说甚是。今本作“與善仁”者,“仁”乃后人所篡改。河上公本作“仁”(或作“人”),然其注文非为“與善仁(人)”之注文,而为“予(與)善天”之注文,可知古河上公本作“予(與)善天”,而后人已改经文。想尔本作“與善仁”,注谓:“人当法水,心常乐善仁。”可知汉代人已彻底改经文为“與善仁”矣。又,道藏河上公本、王羲之本、傅奕本、景龙本作“與善人”,“人”,甲骨文和金文皆为人的侧身站立象形:7(《铁》一九一·一),(《曾姬无卹壶》);而“天”,甲骨文和金文象人的正面站立形:否(《乙》六八五八),↑(《孟鼎》)、否(《秦公簋》)。林义光《文源》云:“人,象人侧立形,有头背臂胫也。”王国维《观堂集林》云:“古文天字本象人形。····本谓人颠顶,故象人形。”因“人”和“天”皆象人形,后人遂将《老子》此处的“天”改为“人”,又假为“仁”。可知,经文作“人”者,乃为“天”字之误。
THE END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