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10_述评

本章主题在于说明修身兴国之道,并非有的学者所讲的“进一步发挥老子消极无为的政治观点”。修身兴国是老子人生哲学探讨的重大课题。而其总原则是循乎自然,以保全本性;谦下柔弱,以消除横逆。老子反对胡作妄为,雄强争胜。“戴營袙抱一···”、“搏氣至柔···”、“脩除玄藍··”、“天門启闔··.·”等,皆为圣人言治身之法;“爱民活国··”、“明白四达···”,皆为圣人言兴国之术。在老子看来,修身为兴国之本。所以老子在本章重在讲修身的功夫。蒋锡昌说:“所以治身先于治国者,以治身为治国之本也。此为老子之重要教训,而古来治《老子》者,惟太史公知之最为透彻。太史公之言曰:‘凡人所生者,神也;所托者,形也。神太用则竭,形太劳则敝。形神离则死,死者不可复生,离者不可复反,故圣人重之。由是观之,神者,生之本也;形者,生之具也。不先定其神,而曰我有以治天下,何由哉!’史公自言:‘尝习道论于黄子。’其渊源所本,有自来矣。”葛洪《抱朴子·内篇·地真》说:“故一人之身,一国之象也。胸腹之位犹宫室也,四肢之列犹郊境也,骨节之分犹百官也,神犹君也,犹臣也,犹民也。故治身则能治国也。夫爱其民所以安其国,养其所以全其身。民散则国亡,竭则身死。”修身以健,兴国以安,健之、安之,事虽有别,而理实通,都须顺其自然。“戴營袙抱一”使之“毋离”,致形体和精神臻于和谐状态;“搏氣至柔”,集元气到最柔和的境地;“脩除玄藍(览)”,清洗杂念,摒除妄见,而“返自观照内心的本明”(陈鼓应语);“天門启闔”,使感官和外物接触,能守静守雌。老子所讲的这些修身的功夫,其目的不是在于超脱自我和外在环境,不是在于“出世”;而是强调修身的重要性,进一步入世,去“爱民活国”,大智若愚那样地去兴国。至于“生而弗有,长而弗宰”,则是说修身所达到的最高境界——“玄德”而已。老子所提出的修身养性之道,与瑜珈(Yoga)之术不同。瑜珈(Yoga)方术的目的,在于超越自我和外在的环境。老子的修身之道是在强调修身自我完善之后,而推其绪余,爱民活国。这是具有进步和积极意义的。

THE END
点赞12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