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秦维聪《李耳道德经补正》的《补正注释》云:“甲、乙、王文皆为古‘轂’字,故改為‘軸’字,以求易懂。”水海按:秦先生即把“三十幅同一轂”妄改為“三十輻同一軸”。《说文》云:“轂,輻所凑也。从車,彀声。”《六书故·工事三》云:“輪之中为轂,空其中,軸所贯也,輻凑其外。”由此可知:車輪中心穿軸承輻的部分为轂。而“軸(简为轴)”,《说文》云:“持輪也。”《释名·释车》云:“軸,抽也。人轂中可抽出也。”由此可知“軸”则是贯穿車輪中间用以持輪的柱形长杆。一輛车有两輪两轂,而两輪两轂共穿一軸。“轂(简为毂)”、“軸”不同甚明也。“三十幅同一轂”,则“六十輻同一軸”也。改《老子》本章“三十幅同一轂”为“三十幅同一軸”,实与物理相悖(请注意:秦维聪先生是美国科学家)。
THE END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