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12_04_校笺_06_水海

水海按:以上八说,都不确当,盖未得老子之真义也。《老子》此处之“爽”,為楚方言。《楚辞·招魂》云:“厉而不爽些;”王逸注云:“厉,烈也;爽,败也。楚人名羹败曰‘爽’。··(言)其味清烈不败也。”洪兴祖补注:“爽,音霜,协韵。《老子》曰:‘五味令人口爽。’”郭沫若《屈原研究》云:《老子》為楚人所辑录,“也足以证明‘爽’為楚国方言”。《广雅·释诂》三云:“爽,败也。”易顺鼎云:“《群经音义》卷二、卷十皆云:‘爽,败也。楚人羹败名曰爽。’···则爽者,伤败之名,古人有此语也。”是知“爽”為楚语,其义為“败”。训“亡”、“差”、“失”、“丧”、“伤”等,皆非楚语“爽”之义。老子楚人,当用楚语。“五味使人之口爽”,意谓:五味使人口觉败坏。这里,“五味”,指丰美的饮食餍饫。丰美的饮食餍饫过欲,确实能使人口觉败坏。魏源则云:“视久则眩,听繁则惑,尝多则厭。”这是生活哲理。在这里,老子指出过欲生活的弊害。他目击上层阶级的生活形态:寻求官能的刺激,流逸奔竞,淫佚放荡,花天酒地,使心灵激扰不安。因此,他告诫人们“五色使人目盲,馳騁田獵使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使人之行方,五味使人之口爽,五音使人之耳聾”,切忌追求声色狗马;要“為腹不為目”,摒弃外界过欲生活的诱惑,而持守内心的安足,确保固有的天真(参考陈鼓应说)。有人说《老子》在这里表现的是对人类“文化生活的抵触情绪”(任继愈《老子新译》),则是对《老子》本义的曲解。

THE END
点赞11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