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13_03_校笺_19_水海

水海按:“龍(寵)之為下也”则为《老子》原文。王弼、傅奕诸本作“寵為下”,则省去句中助词也。本句的意思是宠荣是下等的。“為”,动词,是;“下”,即卑下之义。“龍(寵)、辱”相辅相成,辱则生寵,受寵者则为下贱者也。苏辙云:“所谓‘寵辱’非两物也。辱生于寵而世不悟,以寵為上而以辱為下者皆是也。若知辱生于寵,则寵固為下矣。故古之达人得寵若驚,失寵若驚,未尝安寵而驚辱也。所谓‘若驚’者,非实惊也,‘若驚’而已。”释德清云:“世人皆以寵為荣,却不知寵乃是辱,以其若驚,驚,心不安貌。”又云:“寵為下,谓寵乃下贱之事耳。譬如嬖幸之人,君爱之以為寵也,虽卮酒脔肉必赐之。非此,不见其為寵。及其赐也,必叩头而噉之,将以為寵。彼无寵者,则傲然而立。以此较之,虽寵实乃辱之甚也,岂非下耶?故曰‘寵為下’。”魏源也说:“夫寵人者,上人;寵于人者,下人。為人下,非辱而何?而世人反荣之。得之则驚喜,失之则驚忧焉。是岂非惟辱是寵乎?”《老子》此句(“寵之為下也”)用否定性的思维方法,说明了寵、辱关系,思想是深刻的。说《老子》本句为“寵為上,辱為下”,或為“辱為下”,皆不合《老子》之旨也。

THE END
点赞8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