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14_03_校笺_11_水海

水海按:《老子》原本当作“捪”,通行本作“搏”或“搏”、“博”者(“搏”、“博”為“搏”之形讹),皆為误。“捪”,抚摸也。《说文》云:“捪,抚也,一曰摹也。”“捪”或体作“捪”,《正字通·手部》:“捪,同捪。”《玉篇》云:“播,亡巾切,抚也。”《广雅·释诂》云:“播,循也。”《易·乾凿度》、《列子·天瑞篇》作“視之不見,聽之不聞,循之不得”。《淮南子·原道训》作“視之不見其形,聽之不聞其声,循之不得其身”。“循之不得”,即帛书甲、乙本的“捪之而弗得”,言道非手触觉所能及(手抚摸不着),故謂“捪之而弗得,名之曰夷”。“夷”,通行本作“微”,為第一句之“微”与此句之“夷”颠倒所致。《广雅·释诂》:“夷,灭也。”《诗经·大雅·召旻》“实靖夷我邦”,郑玄笺:“夷,灭。”吴澄注:“夷则泯没无迹。”即泯灭无迹。“捪之而弗得”,正与“名之曰夷”之谊相合。

THE END
点赞8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