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14_08_校笺_16_水海

水海按:“尋尋”,通行本多作“繩繩”,皆為叠音词。“繩繩”(mǐn mǐn),河上公注“行动无穷极”,《释文》谓“无涯际之貌”,唐玄宗疏為“运动不绝之意”。《诗经·周南·螽斯》“宜尔子孙,繩繩兮”,朱熹注:“繩繩,不绝貌。”指没有边际,绵延不绝,无穷无尽之义。“尋尋”(xín xín),长而不绝,连续不断之义。《方言》卷一云:“尋,长也。”《广雅》亦谓“尋”义為“长”。《淮南子·缪称训》云:“父之於子也,能发起之,不能使无忧尋。”高诱注:“忧尋,忧长也。”则“繩繩”与“尋尋”义同。高亨谓“繩繩”为“鼆鼆”,即“冥冥”,其说非是。高明谓“当从今本作‘繩繩’為是”,亦非也。应从帛书本,作“尋尋”。又,“兮”字,在此為楚语,用在形容词性的“尋尋”之后,用法与常语“焉”、“然”这样的语尾助词同。“尋尋兮不可名也”,义謂:长而不绝的样子不可名状。这是《老子》对“一”的描述。“一”是“道”所生的“未分阴阳的浑沌”(晨阳释语),它几近於“道”。

THE END
点赞5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