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15_07_校笺_16_水海

水海按:“涣”后应有“兮”字。松灵仙云:“外虽矜庄若众,内恒和畅放散无复滞著,涣然如凝冰消散也。”则釋“兮”為“然”。此“兮”為语尾助词,用在动词“涣”(涣散)之后,表示状态,译為“··的样子”。“若”前应有“其”字。“凌(líng力膺切,来纽蒸部)”用同“凌(lìng里孕切,来纽耕部)”,积冰。通行本“冰”后有“將”,当是衍文。此表已然。“澤(shì施只切,书纽铎部)”,通“釋”,散解之义。《集韵·昔韵》:“釋,《说文》:‘解也。或作澤。’”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水部》:“澤,又借為釋字。”《诗经·周颂·载芟》“载芟载柞,其耕澤澤”,郑玄笺注:“將耕,先始芟柞其草木,土烝达而和,耕之则澤澤然解散。”陆德明《釋文》:“澤澤,音釋釋,注同。《尔雅》作郝,音同,云:‘耕也。’郭云:‘言土解也。’”《周礼·考工记》“水有时以凝,有时以澤”,陆德明《释文》:“澤,音亦,李音釋。”故此当从帛书甲、乙本作“其若淩澤”。

又,河上公注云:“涣者解散,釋者消亡。除情去欲,日以空虚。”

THE END
点赞13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