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海按:“沌”,愚昧无知貌,混沌无知。《玉篇·水部》:“沌,混沌也。”《集韵》:“沌,混沌,元气未判。”又云:“忳,愚貌。《老子》‘忳忳兮’,或作‘沌’。”又云:“沌,沌沌,愚也。”通行本《老子》第二十章“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王弼注:“无所别析,不可為明。”陆德明《释文》:“沌,本又作‘忳’。”“沌”后应有“兮”字。‘兮’在形容词后,语尾助词,代“焉”或“然”,表示状态,可译為“···的样子”。“沌兮”即混沌无知的样子。吴澄注:“敦,笃厚貌。”蒋锡昌谓“淳厚貌”,意即淳厚无知的样子。又,“若”前应有“其”字,《文子·上仁篇》引作“敦兮其若樸”,即有“其”字。又,《老子》古本当作“樸”。作“朴”者,乃“樸”之借字。古时“樸”、“朴”非一字,今“樸”简化為“朴”也。“朴(pǔ匹角切,滂纽屋部【p‘eǒk】)”,树皮。《说文》:“朴,木皮也。”《汉书·司马相如传》“亭柰厚朴”,颜师古注:“张揖曰:‘厚朴,药名。’朴,木皮也。此药以皮為用,而皮厚,故呼‘厚朴’云。”“木皮”即“朴”本义。后“朴”通“樸”,质朴之义。《广韵·觉部》:“朴,同(应為‘通’)樸。”《庄子·山木篇》:“其民愚而朴。”此“朴”其义即同“樸”。“樸(pǔ匹角切,滂纽屋部【p*eǒk】)”,本义為未经加工成器的木材。《说文》:“樸,木素也。”段玉裁注:“素,犹质也。以木為质,未雕饰,如瓦器之坯然。”通行本《老子》第二十八章曾谓“樸散则為器”。《礼记·郊特牲》“素车之乘,尊其樸也”,孔颖达疏:“祭天以素车之乘者,尊其樸素。”“樸”之本义為“素樸”、“质樸”明矣。又,苏灵芝书御注本作“撲”,亦為“樸”之借字耳(上古二字皆为滂纽屋部)。
THE END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