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海按:“滋”,今查遍《说文》等古代字书,未见有此字。疑為“糚”的异体。“糚”同“妝”。《集韵·阳韵》云:“妝,或作糚。”“糚”,《玉篇》谓“侧床切”,《广韵》谓“侧羊切”,上古為庄纽阳部字。通行本作“曠(简作旷)”。“曠(简作旷)”,上古為溪纽阳部字。二字為叠韵,故可通假。高明谓“曠”、“滋”為假借字,并校正為“曠”;许抗生、周生春径直校订為“曠”。“曠”,宽大、空豁之义。《广雅·释训》:“曠,大也。”《正字通·日部》:“曠,阔也。”《玉篇·日部》:“曠,空也。”《诗经·小雅·何草不黄》“匪兕匪虎,率彼曠野”,毛传:“曠,空也。”其為形容词。又,“滋(曠)”后有“兮”,“兮”為楚语用法,代“焉”或“然”,语尾助词(后缀),表示状态,可译為“···的样子”。“浴”,通“谷”(二字上古皆為屋部),山谷。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需部》:“浴,假借為谷。”“滋(曠)兮其若浴(谷)”,喻“善道者”宽大、豁达能包容若谷。此正合《老子》守虚思想。
THE END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