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17_05_校笺_16_水海

水海按:“猷”,则“猶”的古写。《尔雅·释兽》:“猶,如麂,善登木。”《广韵·尤韵》“猷,《说文》曰:‘玃属。’”《说文·犬部》作“猶”。王筠《句读》:“猶,《韵会》引作‘猷’,又引徐曰:‘今作猶。’”郝懿行《尔雅义疏》:“猶之为兽,既是猴属,又类麂形。麂形似麕而足如狗,故猶从犬矣。”“猷”,原是一种类属猴的野兽之名,一说为“犬子”(见《说文》),其性多疑,故此字之义引申为进退不定、疑而不决。《老子》此处经文该字即此义。又,“猷”(或“猶”)为《老子》原经文,作“由”或“悠”者,为后人误假。“猷”后有“兮”字为是。帛书乙本出“呵”字,虽为传抄时误译,但尚能证明原经文为“兮”。此“兮”是楚语用法,用在动词“猷”之后,语尾助词,与语尾助词“焉”或“然”用法同,表示情状,其义即“···的样子”。清世祖注:“聖人则不然,以道御天下,亦既诚信有余矣。而其于言也,猶然貴之,不轻出诸口。”可知清世祖即释“兮”为语尾助词“然”。“猷兮”,猶豫不决的样子,此指想说又不说的样子(含有深思熟虑的意思)。“貴言”,貴,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贵,此即以言为贵,寡言少语之义,与“行不言之教”意通。

又,河上公注云:“说太上之君,举事猶猶,貴重于言,恐离道失自然也。”

THE END
点赞12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