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海按:马叙伦、蒋锡昌之说是。而古棣在第一句有双“失”字,后三句中无后“失”字,谓:“德属于道,道是体、德是用,用韩非的话说就是‘德者道之功’,所以第一句应作‘失道而失德’。失道即失德,‘失德’的‘德’字即‘上德’,属于‘无為而无不為’。如无后‘失’字,‘德’就成了失道之後的一个独立的东西,显然不符合老子哲学精神。可是‘仁’、‘義’、‘禮’则不然。‘失德’之後便是‘仁’的阶段,‘失仁’之后便是‘義’的阶段,‘失義’之後便是‘禮’的阶段。它都属于‘下德’范围,即属于‘為之而有不為’,所以这三句不應有下‘失’字,應作‘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其说虽亦可通,但《老子》原本则是每句都无後“失”字,故不从。又,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云:“失,一曰捨也。在手而逸去為失。”即失掉之意。蒋锡昌云:“此言人君失无為之道,而後以德化為治,失德化而後以仁爱為治,失仁爱而后以分義為治,失分義而后以禮敬為治也。”
THE END
暂无评论内容